多管齐下除“沉迷电子产品”
分类:叛逆厌学沉迷电子产品 标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24 10:23:41
贵州日报
嘉宾:何克(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
记者:日前,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组织、北京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网络成瘾将有可能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引起了许多的争议。这个标准把沉迷电子产品的临界点定为每天上网6个小时,连续上网3个月者为沉迷电子产品精神病患者。您怎么看待这个标准?您认为这个标准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何克:一种精神状态算不算精神疾病,需要相关的专家、专业人士进行研究讨论才能确定。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开一个专门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确定一个中国精神疾病的分列标准,目前已经做到第三版修订版。参与制定沉迷电子产品临时诊断标准的有11位来自中国精神病学方面的专家,还有3位美国专家。应该说,这个标准本身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目前来看,《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只是一个提法,至于说它算不算通用的标准,还需要专家委员会的进一步确定。但是,我有一个质疑,如果把获取网上信息也列为精神病范畴,那现在我们天天在网上,这也算精神病?应该对网络的正确使用有一个判断标准。
调查显示我国上网人数突破两亿,约有400万沉迷电子产品少年。中国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数据报告(2005)》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沉迷电子产品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在非沉迷电子产品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沉迷电子产品倾向。贵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此,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刻不容缓。现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家长、老师和孩子交流起来很困难,面对这个问题束手无策。一些沉迷电子产品少年已经开始对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记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您认为青少年上网成瘾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何克:首先是社会教育,现在社会上对青少年的教育大概就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高考,除了高考,其他的做得再好,别人也不会给你一个积极的评价。
再一个原因就是家庭,家长只会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好的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那考不上怎么办?家长几乎不会想到要去发展孩子另外的天赋。
还有一个问题,这还关系到一个教育学的“寓教于乐,循循善诱”的原理。网络为什么容易让青少年沉迷?就是因为在网络里面,许多东西实现的难度不是很大,不管你做什么,很多东西是做得到的,而且总是往前进的,同时网络还有可以很快反馈进步的特点。和学校教育对照起来看,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来说就显得缺少魅力。
记者:“沉迷电子产品”这个词有时候会被滥用,就是说很多家长会过分夸大孩子对网络的依赖,但其实他的孩子并没有上网成瘾。对于如何区分沉迷电子产品和非沉迷电子产品,您能不能谈谈您的观点?
何克: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去念北大清华,有的小孩天生就不喜欢读书,但是动手能力特别强,遗憾的是许多家长看不到这一面。而且当小孩刚出现对网络有依赖时,家长没有积极耐心地去引导孩子走出来,孩子就越陷越深。
我们调查发现,在中小学过得开心的孩子,不容易陷入网络深渊,他们把玩游戏只是作为课余的消遣。只要孩子不耽误学习,不放弃正常生活和学习,打游戏等与网络有关的活动不该叫做沉迷电子产品,家长应该区别对待。我家的小孩网络游戏打得特别好,但是他的学习也特别好,网络游戏对他来讲只是一种放松的工具。
记者:在贵阳市郊,有一个行为矫正训练营,就是通过对沉迷电子产品少年进行军事训练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沉迷电子产品少年戒除沉迷电子产品。但是收费相当高,半年学费上万。您认为这种方法对上网成瘾的少年是不是真的有效?
何克:要治疗沉迷电子产品,首先要清楚沉迷电子产品产生的背景,要清楚网络成瘾是怎么来的,这样你的治疗才会有针对性。如果你连网络成瘾如何形成都没有一个了解,这种训练就没有科学依据。
记者:要怎样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问题?
何克:一些专家认为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沉迷电子产品问题要用素质教育,比如增加他们的艺术修养,让他们去学习音乐、舞蹈等,但是在短期内艺术教育是做不了的。其实网络本身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环境,解决不了衣食住行。所以预防和治疗沉迷电子产品的原则就是要面对现实生活,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循序渐进地引导青少年,并且带着趣味性,让孩子在现实中获得成就感。其关键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引导孩子走出网络控制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心理专家能做的是给他们技术指导,具体还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陪着孩子一起慢慢实施。苏联的教育学专家马卡连柯写的《教育史》中表述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艺术”,另一种说法就是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目标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家庭教育对许多历史上成功的伟人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次老师不应该单纯靠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因为青少年对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是非常看重的,老师的态度可能直接会影响学生心理的转变。
本文关键词:
本文地址:http://www.shuboshiw.com/jiaoyuzixun/jiechuwang/2016-07-2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