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 优等生?
分类:媒体报道 标签:“差生”= 优等生? 来源:北京市教委主管·现代教育报 《现代教育报》2009年6月19日 作者:记者:文君 发布时间:2013-03-25 15:09:14
一年一度的小升初、中高考在即,家长、老师、校长似乎比学生更紧张,学校要“升学率”,家长要上好学校。学习成绩在全班20名以下的学生家长,更是坐不住了,到处找家教机构,期望差生迅速地转变成优等生。就此,记者走访了北京一家专门从事“差生”转优机构——北京文品学校校长舒以博士。
“差生”,“北大附的骄傲”
记 者:我看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过“差生”李林子的故事。
舒博士:是的。他曾在北京石油附中上学,中考前模考成绩全班倒数第三,班主任老师说他高中肯定考不上。这时,离中考只剩不到三个月时间了,家长很着急,决定为孩子办理休学来我校“试试看”。
*舒博士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中心,学生们正在紧张的学习文化课,做作业
记 者:你们也头痛吧?
舒博士:还好吧。以前我们也没少接触过。曾经有一个孩子4年级被学校劝退后,给她补习三年,竟学完八年课程12岁考上大学。还有一个孩子也是 4年级,厌学到恐惧,每天早8点家长送到校门口,到10点才勉强进校门,我们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转变了。家长那个感激,就差点给跪下了。
记 者:“差转优”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舒博士:是啊。对于李林子,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辅导的效果还是出来了。中考时,他的成绩提升了600多名次,以中考全校第三的成绩考上了北大附中。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学校称李林子是“北大附的骄傲”。
“差生”,大多是超常儿童
记 者:什么样的学生算是“差生”?
舒博士:“差生”在全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回避。在我国,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现有3亿中小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已达到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
因为是差生,这些孩子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为了班级的“多余人”;因为是差生,这些孩子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里的“烦心病”。最近媒体爆料,为保升学率,深圳一中学动员三分之一学生放弃升学考试,重庆近两万高中应届毕业生放弃参加高考。
其实,“差生”大多智力并不差,甚至天赋极高,老师按部就班的讲课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不愿重复听课,结果养成厌学习惯,从而导致差生。这需要我们及时地从“差生”中发现出来,进行转化。一旦加以特殊辅导,就可能迅速提高成绩,成为优等生。因此,在这里建议学校、家长不要轻易对学生下“差生”结论,“差生”往往是超常儿童,一旦成才,或许对社会贡献更大。
“差生”,如何迅速转变
记 者:“差生”学习成绩差,原因是不是不在学习本身?
舒博士:“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因为学生身体、智力原因和家庭不良影响、不喜欢某个老师等因素导致的“差生”只占22%。因为学校教育因素导致“差生”的则占78%。可见,好的教育才是防差、转差的关键。
记 者:您认为什么是好的教育?
舒博士:教育分三个层级:一般的教育教做题,好的教育教方法,再好的教育就是思维的改善,通过对学生思路的调整来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简捷的方法来解题,达到化难为易。 我们采取的是“心理辅导”+“导学制”的自主学习方法。
记 者: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家教时题都会做,一考试成绩不升反降?
舒博士:这叫“家教假象”,家教有时候会“看起来很美”。有的家教公司任凭老师按老办法,一对一地教你做题,不懂就告诉你,造成家长、学生、老师“三大欢喜”。但由此形成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一上考场,题型变了、活了,老师又不在身边,学生自然就不知所措。
我们采取“导学制”教学,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主张知识应先“自求自得”,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绝不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习的效果就会不同。
本文关键词:“差生”= 优等生?
本文地址:http://www.shuboshiw.com/mtbd/2013-09-1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