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我批评法:心理对射的暗示效应
分类:舒博士观点 标签:家庭教育,自我批评,心理对射 来源:原创,节选自湖北人民出版社舒博士著作《暗示教育》 作者:舒以博士 发布时间:2013-09-12 21:34:18
《论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当孩子犯错之后,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言行暗示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效果会更好。两种方法是可行的:一是孩子犯错后家长的无声;一种是家长的自责自省。家长这样做,就会达到引导孩子也自省自责的效果。
面对犯错的无声——暗示孩子自己反省
有些错误孩子认识不到,需要家长予以指出,但有的错误则是十分明显的,比如撒谎,比如偷窃,不需要家长指出,孩子本身就知道撒谎不对,而是明知故犯的。对于这类错误,我们只需要对孩子暗示一下,就会达到让孩子自省自纠的效果,即“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了。
此时,无声,就是一种很好的暗示了。
一个男孩的饭盒被人偷走了,中午饭时,他也乘人不备,从别的同学的抽屉里偷出一个铁制饭盒,刚转身,却猛然发现,班主任老师正巧在门前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他想这下完了!随之而来的将会是班主任严厉的责骂,告诉家长后家长的羞辱,还有同学们的歧视……
可是,正在他诚惶诚恐的时候,班主任却一言未发,只是用一种坚定的目光望着他。似乎在说,他知道该怎么做。
他如释重负,马上转身将别人的饭盒放回原处,一溜烟从班主任身旁跑出教室。
可是,跑出十几步后,他突然转身向班主任深深鞠了一躬。下午,一封《检讨书》放在了班主任的面前。
这短短的几个小时,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相信他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班主任那无声的眼神!相信一个“偷”字将会永远和他的人生绝缘。
我们不禁感慨“无声”的力量!
不妨责备自己——暗示孩子也应该自我批评
如果一个错误与两个人都有关,这时,如果一方率先指责对方,马上就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对方就会反过来指责;如果一方率先自责,另一方也会自责。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心理对射暗示效应”。
所以,如果孩子的一个错误与父母也有关联的话,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率先自省自责,这一行为本身就暗示孩子也应当做出自我批评。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女孩子萍萍,初二,就开始背着家长谈恋爱了。萍萍妈也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比如,接电话总是要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下课了总是比以前晚半个小时回家,等等。一天忽然来了机会,萍萍洗澡,将手机落在了沙发上,萍萍妈赶紧翻看短信,一看不要紧,全是些“宝贝,我想你”之类的话。这时,萍萍妈尽量克制自己,决定先做自我检讨。等萍萍从澡堂出来,萍萍妈郑重地像孩子道歉:“萍萍,妈妈对不起你,翻看你的手机短信了,是妈妈错了,没有保护你的隐私。”此时,“心理对射暗示效应”起作用了,妈妈的自我批评很快带动了萍萍的自我萍萍。萍萍承认了自己谈恋爱的事情,也承认因为过早谈恋爱影响了学习,有时和男朋友吵架影响到情绪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如果换一种方式,萍萍妈大吵大闹,不依不饶,会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逆反,越不让谈,越要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犯错误,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责任。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来一番自我批评,如:这事也不全怪你,妈妈也有责任;只怪爸爸平时工作太忙,对你不够关心等等,会让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会让孩子更乐意接受父母的批评,还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一举多得,我们作父母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育,自我批评,心理对射
本文地址:http://www.shuboshiw.com/sbsgd/2013-09-1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