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如何表扬孩子吗?
分类:赏识教育 标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20 11:07:31
导读:在中国倡导了多年的“鼓励教育”终于变得深入人心之时,科学家却发现,过度的表扬和鼓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反而可能有害。实验显示,那些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缺乏自信、不敢冒险。
新一代父母越来越意识到“鼓励教育”的重要性,但不适当的表扬却可能吞噬孩子的自信,让本来聪明的孩子变越来越不自信。你懂得如何表扬孩子吗?
常被表扬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缺乏自信?
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CarolDweck)发现,相信“天生智力决定成功”的人会低估努力的重要性。这些人的逻辑是:我很聪明,我不需要努力实践。如果让别人知道了自己是靠努力才获得的成功,那简直就是对天赋的侮辱。
德威克曾用10年时间对400名五年级小学生进行实验,发现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缺乏自信、不敢冒险。后来,她在重复实验时,将每个社会经济阶层都纳入了自己的实验,最终都发现了同样的结果。不论男女,尤其对最聪明的女孩影响更大(她们在大部分失败的测试中都崩溃了),连学龄前的孩子也未能幸免于被表扬聪明后带来的负面效应。
研究归研究,“鼓励教育”依然受家长追捧!
吉尔•亚伯拉罕(JillAbraham)是纽约斯卡斯代尔镇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的观点很典型。在她得知了德威克关于“表扬”的实验后,她断然表示对于没有长期跟踪的研究结果不感兴趣。亚伯拉罕相信表扬自己孩子聪明很重要。她觉得自己的孩子成长得很好,所以这就证明了表扬在现实世界中很管用。亚伯拉罕对德威克的研究不以为然:“我不在乎专家怎么说,自己的日子还得自己过。”
试着把表扬具体化,让孩子明确知道他如何能赢得表扬!
而有些人即使接受了这个实验结果,在实践中还是遇到了问题。苏•尼德曼(SueNeedleman)既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又是一位有着十一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去年,她任教于新泽西帕拉姆斯的山脊牧场小学(RidgeRanchElementary),教四年级。她从没听说过卡罗•德威克,但是德威克研究的主旨还是在她的学校贯彻了下来,尼德曼学会对学生说:“我喜欢你不断尝试的劲儿。”她试着把她的表扬具体化,这样孩子就能明确地知道她如何能赢得表扬(从而得到更多表扬)。她偶尔也会告诉孩子“你很擅长数学”,但是她永远也不会对一个孩子说他不擅长数学。
表扬孩子聪明和表扬他们努力是不同的
在过去的十年里,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CarolDweck)和她哥伦比亚大学的团队(她现在在斯坦福大学)选取了十几所纽约的学校研究了表扬对于学生的影响。德威克这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选取400个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需要完成一组叫做“把图画得最清楚”的实验。
德威克派了四名女性研究助理到纽约公立学校五年级的课堂做实验。研究者每次从教室带走一名孩子去做非言语拼图智商测试。这个测试非常简单,每个孩子都能做好。当孩子完成测试,研究者告诉他们分数,之后给他们一个一句话的表扬。表扬分为两种,一种表扬他们的智商,孩子会被告知:“你一定很聪明。”另一种表扬他们的努力:“你一定做得很努力“。
为什么只用一句简单的表扬呢?
德威克解释道:“我们希望看到孩子有多么敏感,我们有种预感,觉得一句话足以见效。”
子,他们已经从刚才的拼图实验中掌握很多了诀窍。另一个选择是一个简单的测试,难度和之前的测试一样。结果,表扬他们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更难的测试,而表扬他们聪明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测试。这些“聪明”的孩子选择了原地踏步。
为什么“你真聪明”不如“你真努力”?
德威克在她的研究总结中写道:“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智力时,相当于告诉他们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表现得聪明些,不要冒险犯错’。”这也正是被表扬聪明的五年级学生所做的:他们选择保持聪明的形象,避免了形象受损的风险。
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失败后他们会怀疑自己根本不聪明;而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失败后则会认为是由于自己还不够努力。
在接下来的测试环节中,所有五年级的学生都没得选了。他们都必须参加一个很难的测试,相当于超出他们两个年级的水平。可想而知,没人能完成。但是,之前实验中随机分配的那两组孩子再一次表现出了不同。那些在第一个测试中被表扬了努力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失败是由于没能在测验上更集中精力。“他们非常集中精力,乐意尝试每种解决拼图问题的可能,”德威克回忆说,“许多孩子自言自语地评论说‘这是我最喜欢的测试’。”而被表扬了聪明的孩子们可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失败是由于他们根本不是真的聪明。“仅仅是观察,你就能看到这种挣扎。他们汗流浃背,相当痛苦。”
德威克认为:“强调努力给了孩子一个可控的变量,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成功与否。强调聪明则剥夺了这种可控性,并且也不能成为应对失败的好处方。”
本文关键词:
本文地址:http://www.shuboshiw.com/jiaoyuzixun/ssjy/2016-07-2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