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学会
  • 中科院心理所
  • 心理教育百校工程
  • 科研基地
  • 点击了解更多舒博栏目信息

    首页 > 心理疏导成功案例

    【多动惹事】疏堵孩子的破坏力与攻击性

          分类:心理疏导成功案例 标签:  发布时间:2016-12-26 11:05:38

           分类: 成功案例 标签: 多动,惹事,破坏力与攻击性,心理疏导,案例   来源:原创/舒博士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中心   作者:舒以博士



    【导读】
    又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天津的男孩子,名字叫涛涛,13岁。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居然可以坐地大哭,或者脱裤子当众撒尿,以头撞墙等等。这个孩子还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与“攻击性”,要么弄死几条金鱼,要么砸坏一扇玻璃门,学习成绩自然一塌糊涂。通过舒博士不到半年的心理调适,健全了心智......


    退 行      用幼童的原始方式“要挟”大人以达到目的 

      01

    7月的一天中午,我吃过饭正打算休息,只听得学校的大铁门哗啦啦响了起来。随着,两辆小轿车鱼贯而入,其中一辆较为抢眼:津牌宝马X3。

    车上下来两位中年妇女和一个13岁模样的孩子。两位妇女都打扮得时尚得体,雍容华贵。其中一位是孩子的母亲,别人都称呼她冯嫂。冯嫂说话连珠炮并带有北方人的直率与豪气。她介绍说,她做物业投资,早些年她在天津滨海新区购置了几套房产,不曾想长了好几倍。

     “我的孩子傻”,接着冯嫂毫不掩饰地介绍她的孩子,“在正规的学校是没办法上学了。”
         “呃,冯嫂,你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的”我连忙阻止。

     “没事”她一把将孩子拽到自己跟前,说,“咱就是傻,是吧,儿子?”

     “……”儿子没有说话,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是2009年,我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博士、教授,受邀在北京的一家心理教育机构做首席咨询,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这是一所全日制的民办培训学校。

    我的目光顺势落在了孩子身上,因为他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角。只见他瘦高个子,少言寡语,一眼望去,与正常孩子无异。长脸,小平头,一双眼睛不大,但分明露出一股与“傻”毫不相干的聪慧的目光。身着鳄鱼牌长袖T恤,外套一件浅灰色短夹克,牛仔裤,脚下一双闪亮的旅游鞋,十有八九也是什么名牌。后来得知,孩子叫涛涛,13岁,身高168厘米,初一学生。学校劝其退学,其他正规学校也不接受。原因:成绩差、不合群、暴力、不服管理、不堪教化。

    “舒教授,咱就是慕名而来的,”冯嫂对我说,说话时声音很大,我不自主地把椅子往后挪了挪,“我没有多高的期望,学习成绩提高不提高无所谓,只要教会他数钱就行。他这一辈子的钱我都给存好了。”

    “言差啦,冯嫂”我说,“教会孩子数钱这并不难,其实您送孩子过来,肯定不只是为了教他会数钱吧。你想,如果你的孩子会数钱了,结果把数好的钱又心甘情愿地放在别人的口袋里,你看,你有多少钱经得起放啊?所以,我们的责任关键是健全他的人格,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训练,使孩子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思维,是不?”。

    “当然,当然。”冯嫂连忙附和。

      02

        招生办的老师,带领冯嫂和她的姐妹以及涛涛在学校走了一圈,看了看教学楼、运动场、食堂和寝室,并且为涛涛挑选了一个下铺的学生床位。同时,我指定由一名心理咨询师小刘老师负责直接指导和训练涛涛。

        一切都还满意,冯嫂一行人又回到办公室,向我辞行。

       “涛涛,给妈妈说再见,妈妈走了。”最后冯嫂对涛涛说。

       “不行,妈妈不能走,”涛涛拉着妈妈的手说,“你不能把我一个人放在这里!”

        涛涛突然地主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涛涛,在家不都是已经说好了吗?说来这儿学习的。”妈妈轻轻推开涛涛的手说。

       “但是,我要妈妈陪。”涛涛说。

       “妈妈多忙啊,哪能天天在这里陪你?”冯嫂的朋友说,我们也一道附和。

       “不行不行,妈妈就是不能走!”涛涛说着一下子坐到地上,脚来回蹬,身子不停地左右摇晃,哇哇大哭,那动作、神情,活脱脱一个三岁的幼童。

        作为见面礼,涛涛一次把惊讶带给初次见面的老师们。

        结果,妈妈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涛涛无奈地留了下来。

      03

        晚上,负责涛涛的小刘老师过来求教,问13岁的涛涛像3岁小孩一样席地而嚎的心理学解释。我告诉他,单凭这一点就表明涛涛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是“低龄化”,即心理年龄大大地小于他的生理年龄;其二是“退行”现象。

    所谓“退行”,是指人不自觉运用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涛涛之所以采取年龄向后退的“幼童”方式,就是为了达到他将母亲留下来陪伴他的目的。这肯定是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这样很有效。这次之所以没有效果,完全是在于他妈妈根本做不到。

    我还告诉小刘老师,大凡心理年龄大大小于生理年龄的孩子,往往会伴随着“感统失调”,即感觉统合失调。也就是大脑指挥四肢及其他动作器官易于出现偏差,比如无法走直线,说话吐词不清,咬字不准。我对小刘老师说,不用试,这些问题涛涛肯定都会存在。所以,我们要在文化课基础上,给他添加安排《感统训练课程》、《吐字正音课程》以及《思维训练课程》。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涛涛心理年龄大大小于生理年龄的问题,才会随之解决。

       “舒教授,您看得真准!”看得出,小刘老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他补充了一些情况。他跟了涛涛一个下午,的确发现涛涛有大舌头现象,总是把“通”说成“东”,把“张”说成“上”等等。而且有一次和几个孩子爬操场上的旋梯,“咚咚咚”一下子都上去了,大约10几米高。结果别的孩子又都“咚咚咚”地下来了,而涛涛却下不来了,那个费劲。

      04

      “不得了了,舒教授快去看看吧!”一天下午,我正在埋头整理一些资料,小刘老师急匆匆地跑到我的办公室。

      “出什么事了?”

      “涛涛居然在操场上当着许多师生的面,脱掉裤子撒尿。”

    对于涛涛的这种变态行为,当然又需要有心理学上的解释。我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要是因为这种不良现象传出去,会影响学校声誉。想到这里,我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到了现场。

    在现场,终于弄清了涛涛当众脱裤子撒尿的原因。

    原来,涛涛发现宿舍房间的卫生间是蹲坑,而他有生以来从不知蹲坑为何物,几次向管理他的小刘老师提出要更换坐式马桶。而小刘老师也向后勤反映过,但后勤的回答是三个字:“不可能”,要求提多了,回答就增加了两个字:“根本不。很显然,涛涛当众脱裤子撒尿,还是为了用这种“退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换马桶的要求。

    我告诉小刘老师,涛涛今天脱裤子撒尿和那次席地而嚎,是同一个问题。即心理学称之为“退行”的心理防御机制。用幼童的原始方式来向大人们“要挟”以达到目的。我们可以肯定,涛涛今后还会出现许多这种类似的“退行”事情。解决的方式除了感统等课程的训练外,直接的方式就是我们大人要让涛涛形成另外一个经验:“退行”无效。越这样,越不满足他的要求。让他知道,社会并不以他一个人为中心。

    涛涛出生在经济条件极其优越的家庭,据说是“六朝元老”——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团团转。可以肯定,在以前的环境中,涛涛只要运用“退行”的办法,就可以随心所欲了。

    “退行”无效的办法果然奏效。结果,仅仅两个月的训练,院子里再也听不到涛涛的哭声,见不到涛涛当众脱裤子撒尿的现象了。

    我们的涛涛长大了!

    合理化 
    犯错-认错-再犯错,为错误找“合理化”理由

      01

       一天,小刘老师来向我汇报,涛涛真的长大了,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了。

       有一次,涛涛用手在心理咨询室的金鱼缸里面搅合,结果把一条黑色的大金鱼给搅合死了。小刘老师刚要严厉批评他,他马上承认了错误。

       “老师,我错了,下次不了……”涛涛耷拉着头,极其诚恳地说。

        听了这些,我委实感到欣慰。我说嘛,都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其实并不然嘛。

    可是,正当我自鸣得意的时候,小刘老师又来回报。说涛涛承认错误没过几天,又在金鱼缸里面搅合,将另外一条金色的金鱼给搅合死了。当小刘老师批评他时,涛涛仍然那样:

    “老师,我错了,下次不了……”涛涛耷拉着头,极其诚恳地说。

    一连几次,直到把金鱼缸里面所有的金鱼全部弄死!

    小刘老师说到这里,我全明白了。——不是涛涛长大了,是我们低估了“敌情”。

    我对小刘老师分析说,由此可以断定,涛涛承认错误的行为,不是真正地承认错误,而是用承认错误的方式,防御老师的继续批评与指责。结果,老师果然原谅了他,表明,这招管用。涛涛屡试不爽。所以,在涛涛看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即使被发现,代价极为轻微,只需要态度诚恳地说声:“老师,我错了,下次不了……”就可以搪塞过去。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合理化”。合理化也属于弗洛伊德所指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办法之一。

    在弗洛伊德看来,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合理化形式也多种多样。涛涛也是利用了这样一个公认的“合理化”准则:犯错不要紧,知错认错就是好孩子。涛涛就这样采取“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一次次逃脱了对于错误的责罚。

    可是,涛涛是在钻空子。“犯错不要紧,知错认错就是好孩子”,这固然是一条“合理化”的社会是非准则,但是,真正知错认错的目的是什么?是改正错误!如果不是为了改正错误来“知错认错”,而仅仅是为了逃脱责罚的“知错认错”,那就是“恶意的”“知错认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看来,“敌人”比我们想象的更狡黠。

    可是,这种“把戏”能长期地蒙骗他的家人,却不可能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心理教育机构长期地恣意妄为。我立即指示小刘老师,第一,要揭穿涛涛的“阴谋”,要告诉他,知错认错之后必须改正错误。第二,从此以后,不要理会涛涛的“知错认错”,该责罚照常责罚不误,要让他知道犯错必须要付出代价。涛涛有涛涛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有我们的破阵之策。

    这个“破阵之策”还真管用,不多长时间,涛涛终于放下了武器,投降了。从此以后,就不敢目张胆地犯错了,有所顾忌与收敛。不管怎样,这就是一大进步啊!

    我一块石头又落下地来。但是,又想:涛涛是不是还会有什么新花样?

    抵 消 

     犯错后,用象征性行为或语言来抵消责罚或内心的不适

      01

        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小刘老师说,涛涛这次的“新花样”是头撞墙。就是一边哭喊,一边用头对着墙不停地磕,“咚咚”作响。越劝越磕,围观的人越多,涛涛磕得越是来劲。

    “有什么原因吗?”我问。

    “有!”小刘老师说。原来,今天小刘老师生日,中午和几个朋友在外面餐馆聚餐,回来晚了一个钟点。这期间,别的同学都午间休息了,涛涛乐得一个人在操场上玩篮球。涛涛数次定点投篮不中,不觉恼羞成怒,用脚踢球。“砰”一声,球踢在了旁边会议室的玻璃门上。这下引起了涛涛的兴趣,连续用球踢门,也许是觉得这比投篮筐命中率大得多。这玻璃门是钢化玻璃,篮球对它没多大杀伤力。涛涛踢了许多下,玻璃门还是完好无损。涛涛也觉得很是好奇:不是说玻璃不经砸吗?

       “用石头试试。”涛涛心想。

    此期间,学校正在做一个小小的房间改造施工。涛涛很快就找来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

       “咣当”一声,石头所致,玻璃门一下坍塌下来。

    应声而至的正是生日聚餐后赶回来的小刘老师。

       “怎么回事,说!”小刘老师一把拽住涛涛的胳膊来回摇晃,怒声责问,“为什么要砸碎玻璃门?你知道要赔多少钱吗?1000多块,老师我赔——你知道吗?”也难怪,1000多元对于微薄月薪的小刘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涛涛的确被吓坏了,没见过一向亲切的小刘老师,居然发这么大的火。他呆呆地,任由小刘老师责骂与摇晃……

    突然,涛涛一把甩开小刘老师,飞也似地跑回宿舍,一下钻到床底下,用头不停地磕墙。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02

        我告诉小刘老师,这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在上百种心理防御机制中,有一种叫做“抵消作用”。是指当人犯错时,以某种象征性的行为或者语言,来抵消因犯错将要带来的责罚与后果;或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事情,以补救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安。例如,按我国习惯,过阴历年时不要打破东西。万一小孩打破了碗,老人则赶快说“岁岁平安”。想当年,关云长华容道感情用事,置《军令状》不顾,私自放走窃国公贼曹操,自知死罪难逃,先主动自缚向诸葛亮请死,实际上这就是这种“抵消作用”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果真获得免死。

    我还告诉小刘老师,涛涛用头磕墙,只是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是给人看的,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因此,不要害怕。涛涛是犯大错之后,为了逃避严厉的责罚,“先发制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大家的同情与谅解。

    “那该怎么处置磕墙?”小刘老师问。

    “不用管他,让他继续磕,”我吩咐说,“关键是要让大家都散了,没有观众。”

    果然,见没有了观众,涛涛不磕了。

    晚上,开班会,给予涛涛严厉地批评,记大过一次,并且让涛涛作了深刻的检讨。还在家长的通力协助下,从家大老远赶来学校,由家长当孩子面赔付学校公务财产损失1200元。应当说,这次对涛涛触动较大。对于涛涛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因为他是“问题孩子”,他屡次犯错,屡次得逞,屡次被原谅。其实,对于问题孩子,一定要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严格要求,该责罚就得责罚。不能让他自己感到,他是“问题生”,应当搞特殊化。

    否 定 

     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痛苦 

     

      01

       “祸不单行”,没过几天,涛涛又惹事了。

        这几天,有一只两月不到大小的京巴白色卷毛狗,每天早上天刚亮,就从学校铁门溜了进来,然后跟随在学生队伍后面,绕校园跑步。

    三天后,人们忽然发现,小狗不见了。

    第四天,有一位年轻女老师发现,小狗被闷死在她的办公室抽屉里面。小狗的四条小腿被人用红色尼龙绳子结实地捆绑着。大热天,尸体变味了。这位女老师非常生气,要求校方一定要追查到底。一是无辜害死小动物,二是给她个人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一经追查,就很快真相大白。有人看见涛涛昨天中午用绳子捆小狗来着。

       “是我弄死的。”涛涛供认不讳。这次与往常犯错不一样,神情自诺,甚至还带有几分理直气壮的样子。

       “你为什么要把小狗弄死,”那位女老师用手指着涛涛,声色俱厉,“你都初中生了你?!”

    “我没有弄死狗,那只是一只老鼠,”涛涛委屈状,极力辩解,“老鼠是害虫!”

    “那只是一只老鼠,老鼠是害虫!”

    “老鼠是害虫!”……

    涛涛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双手捂着耳,任凭老师说什么,都不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老鼠”世界之中……

      02

        我知道,面对这种异常现象,小刘老师又会来向我请教它的心理学解释了。

       “还是心理防御机制!”这次,我和小刘老师几乎异口同声。

        我们四目对视,会意地笑了。

    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人死了说成是归天、进了天堂等等。——这就是被称之“否定作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涛涛要把小狗闷死,是出于另外一种心理因素支配,即内心涌动的“攻击性”人格。他企图通过捆绑小狗、闷死小狗来满足自己攻击性心理愿望,大胆地犯错之后,又必须开拓责任,就采取了“否定作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如同掩耳盗铃一样,我认定它是一只老鼠,就不会有人来责罚我。

    当然,结果可想而知。

    处罚-教育-严厉处罚!又让涛涛的“防御”失败一次。

    本案的心理学分析  /小结

    本案涉及到的心理学主要是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您会问,涛涛一个小孩,哪懂得那么多高深的心理学理论啊,还运用得那么娴熟?其实,这是误解。不是先有心理学理论,而后有心理学现象。恰恰相反。人们在犯错之后,有的人勇于承担,知错改错;但也有不少人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为自己开脱,想各种办法免责,或者把责罚的后果降到最低。将这种免责的各种办法,总结起来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所谓“心理防御机制”。

    涛涛没有心理学背景。他像千万个普通人一样,在犯错之后,为了开拓,绞尽脑汁,或者急中生智想出来的“防御”办法。当然,智商很高。

    涛涛的种种“防御”办法,我已经在上文有所分析。在此,我再次总结如下:

    1、涛涛犯错后,为了免责,采取了心理防御机制的“退行”。

    作为13岁168cm高的孩子,涛涛为了达到留母亲陪读的目的,席地哭号,以及为了达到换抽水马桶的目的而当众脱裤子撒尿的行为,就是“退行”,即采取退回到幼儿时期的行为来满足要求。因为,他知道,大人最容易满足幼儿所提出的任何要求,不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解决办法:制止“退行”行为,决不满足不合理要求。

    2、涛涛犯错后,为了免责,还采用了心理防御机制的“合理化”。

    涛涛屡次把金鱼弄死,屡次积极地承认错误,表明他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可以任意犯错的“行为模式”:“犯错——认错——免责——再犯错”。自鸣得意,多年来乐此不疲。所以,在涛涛看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即使被发现,代价极为轻微,只需要态度诚恳地认错,就可以搪塞过去。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合理化”。合理化也属于弗洛伊德所指出的心理防御机制办法之一。“犯错不要紧,知错认错就是好孩子”,这固然是一条“合理化”的社会是非准则,但是,真正知错认错的目的是改正错误!如果不是为了改正错误来“知错认错”,而仅仅是为了逃脱责罚的“知错认错”,那就是“恶意的”“知错认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解决办法:揭穿假认错,然后照章责罚与教育。

    3、涛涛犯错后,为了免责,还采取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抵消”。

    涛涛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不愿意妈妈为自己在学校表现不好而伤心;涛涛其实也不是一个没脸没皮的孩子,有自己的骄傲与尊严。但是,多年的娇生惯养,培养了他的“攻击性”心理和“破坏性”本性。他总是企图从对人对物的攻击与破坏中获得快感。所以,他不断犯错。涛涛用石头砸坏价值1200元的玻璃门,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他不想让妈妈知道,也不愿意看到学校老师责罚时声色俱厉的样子。所以,他选择了自己用头磕墙,以此获得校方的同情,从而“抵消”他的过错。

    解决办法:不当看客,任其磕墙,然后照章责罚与教育。

    4、涛涛犯错后,为了免责,又采取了心理防御机制的“否认”。

    涛涛将小狗闷死,获得了巨大的快感。他深知性质恶劣,“罪责难逃”。于是采取了坚决“否认”的防御方式,一口咬就是老鼠。他想:赵高“指鹿为马”,大家不都认可是马了吗?“掩耳盗铃”,不还是把铃铛给盗走了吗?他紧紧地封闭住自己的“老鼠”世界,不听分说。你们又奈我如何?

    解决办法:设法进入他的世界,还事实真相,然后照章责罚与教育。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孩子出现人格偏差时,他的健康矫正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涛涛来说,需要进行脱离原有家庭环境;进行感统训练;语音矫正训练;思维训练;文化课补习等等。没有特定环境,系统训练,以上单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不一定是很奏效。

    其实,以上这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难发现。只是在涛涛原来的“六朝元老”宠爱有加的家庭环境中,无法实现。家长总是一味地退让,满足其无理要求。涛涛采取任何防御措施,一律有效。所以,如不改变环境,继续在这样的环境下,涛涛是长不大的。

       【后记:欣慰的是,仅仅5个月心理教育与训练,涛涛真的长大了。不再哭闹、倒地、假装认错、磕墙等,还补习了文化课程。也就是说,现在的涛涛,不仅会数钱,还不会往你的口袋放了。

        涛涛现在何处上学,我不得而知,但我衷心地祝福涛涛……

     

    心智成长热线:4000260328  0755-23225389

     

    网页插图给孩子一个未来.jpg

    学院公告

    舒博士专家级心理疏导:接受托管一对一辅导;接受当面或远程心理咨询;出售《十大怎么办》光盘。“专家私塾”项目接受智力超常儿童跳级提前考大学。课余辅导班:文化课学习+心理疏导;注意力集中专业训练;少儿思维训练班。欢迎来电:400-026-0328

    关注文章发文动态

     
    孩子考前饮食科学
    考前备战要“求全责备”, 一此细节问题同样不能忽略,比如饮食。家长们往往容易走极端:生怕孩子吃不好,隔三差五大鱼大肉;只要是有营养的食物就往孩子嘴里塞……其实考前的饮食要讲究科学。在这里,我为您提供考前饮食的“五忌二宜”,请您参考。[全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郭沫若先生对兴趣做出的科学论断。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的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 最活跃的成分,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孩子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全文]
     
    舒博士教育-播种孩子的自信, 奠定成功的基石!
    简单地说,“自我价值”就是一个人的自信、自爱和自尊。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价值”的,那是成长过程中,每一件事所积累来的总和的结果。他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自爱与自尊,决定他人生有多少的快乐、满足和幸福。[全文]
     
    舒博心理教育学校环境
    舒博心理教育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孩子厌学怎么办学校环境[全文]
     
    【多动惹事】疏堵孩子的破坏力与攻击性
    分类: 成功案例 标签: 多动,惹事,破坏力与攻击性,心理疏导,案例[全文]
     
    【儿时心结】儿时遭性侵,长大成黑帮,如何疏导
    分类: 成功案例 标签: 儿时心结,性侵,黑帮,疏导[全文]
     
    《芳华》:告诉孩子这5点,受益终生
    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俗话说,好事多磨,电影《芳华》历经一波三折,姗姗来迟,可以说,这份等待是值得的。公映前,导演冯小刚接受金星访谈的时候曾经说:这是[全文]
     
    初中三年到底拼什么?这10个字是关键
    初中三年往往会成为一个孩子成长的“分水岭”。因为初中阶段不仅是孩子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也是学业难度和强度变化较大的时期,更是孩子心理发展、情绪变化较大[全文]
     
    心理咨询
    专家心理咨询:由心理学专家舒博士主持并亲自进行团体辅导。专业心理咨询:由留英资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波带领[全文]
     
     
     

    优美环境 SCHOOL ENVIRONMENT

    厌学,叛逆,军训,夏令营,学校环境,孩子厌学怎么办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孩子厌学怎么办学校环境网瘾学校环境,孩子厌学怎么办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孩子厌学怎么办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孩子厌学怎么办学校环境